南极,快被旅游骚客们玩化了!
文旅要闻 空间秘探 2025-02-19 14:14:56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空间秘探,作者:余文婷

去南极旅游似乎一夜之前成为潮流,去南极闹出来的事件也经常一夜之间上了热搜。近日,数百位游客因天气原因无法乘机离开,被迫滞留在南极。甚至有游客因无法离开,多花了20万元……

01
南极旅游
又上了“热搜”

日前,数百位游客因天气原因无法乘机离开,被迫滞留在南极。有当事人发文称,一共有三艘邮轮滞留,人数约为350人。此外,岸上还有350人延误,共700人行程受到影响,其中有一大半是中国人。

有游客称,因滞留南极两天,其后续行程受到影响,“一行八人额外支出二十多万元”。还有游客反映,“一家人的航班改签多花了10万元”。其中还有一些游客是请假出来玩的“打工人”,时间有限,此次延误也让这些赶着回去上班的“打工人”焦急不已。

据空间秘探了解,南极旅游花销几万、十几万、二十多万、七八十万元的不同行程都有,大多数游客花销在七八万到十五万元之间。像此次延误的邮轮银海奋进号船费普遍是十多万一人,而其中一些因后续行程受到影响,机票和酒店全部改签的游客,额外支出了十到二十多万元,远远超出了计划支出。

对于乘船游客滞留南极期间的住宿饮食问题,游客表示,下船被延误不需要额外付费,由船公司承担,并在滞留期间安排了大约一小时的参观船长室和海上巡游活动。也有游客表示,船公司给每人补贴了500美元的改签费,但是远远不够……

不过,如果是上船被延误,三天内不退款也不会顺延游玩时间。此次就有前往南极的视频博主称自己上船被延误,原本五天的南极游行程因延误少了两天,一晚的船上房间费用是8万元,也无法赔偿跟退款。

据一位有7年多从事南北极旅游体验师经验的从业者统计,今年1月23日号到2月7日号的两周,总共计划32架次,其中提前取消(飞机改船)3架次、提前一天起飞2架次、正常起飞10架次、延误一天起飞9架次、延误两天起飞8架次,正常率只有10/32,即今年1月23日到2月7日的两周内,南极乔治王岛的机场飞机正常起飞率不足三成。

行业人士表示,除因天气因素造成飞机延误、游客滞留等情况外,游客游览南极还面临其他风险,例如,天气、冰况可能会造成登陆、巡游活动的取消,邮轮也可能出现故障。

02
南极旅游价格
被打下来了?

原本去趟南极好像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在经由社交媒体的传播,看到越来越多人的南极游之后,似乎南极也不是那么遥远了。在大众印象中,去趟南极至少20万元起步,如今在社交平台上,四万、五万元去一趟南极也屡见不鲜。

裸辞后环球旅行了半年的阿梨(化名)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南极游攻略,总花费是四万多元;旅行博主小野(化名)用3948美金抢到了一张9天行程的船票;Vanmo花费7万元在南极游轮上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南极旅游的价格被打下来了?看到这些南极游攻略,觉得南极好像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了。但事实上,像上述一些案例的情况其实并不多,而且想跟她们一样买到一张便宜的船票,需要足够充裕的时间和足够好的运气。

通常来说,南极旅行路线主要有五条:最经典的路线南极半岛,行程为9到13天,费用大概在8万-13万元,这条路线主要是欣赏南极的冰山风景和南设得兰群岛独特的火山地貌,以及看企鹅、海豹等野生动物;南极双岛路线主要是南极半岛和福克兰群岛,行程主要有13—15天,这条线路可以看到的野生动物会更多,费用也会贵一些;南极三岛路线属于南极深度游的选择,包含南极半岛、南乔治亚岛和福克兰群岛,时间也相对更久,需要19—23天,费用是15万-25万元,这条路线可以看到的野生动物更丰富,以及欣赏到独特的亚南极风景和独有的人文风情;剩下的南极圈和南极极点路线大多为不差钱的探险爱好者的选择,费用分别是20万-30万元和70万以上。

南极游花费主要包括签证费、船费、国内往返邮轮登陆点机票费用、全球旅行保险费等,其中船费是大头。一般国内前往南极旅行,需要先飞到阿根廷的乌斯怀亚或智利的蓬塔等地,再统一登上南极游轮或飞往南极(从乌斯怀亚出发是乘坐邮轮前往南极;从蓬塔出发是乘坐飞机前往南极的乔治王岛),之后的行程主要是在游轮上,食宿都包含在船费里面,所以上船之后基本就不需要花费了。因此,一趟南极旅行的费用多少主要取决于船费的高低,而上述案例中的南极低价游主要是因为船票便宜。

如何买到一张低价船票?据阿梨的分享,首先她选择的时间就是淡季。由于极端天气等原因,南极的旅游季为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其中,12月初-2月是旅游旺季,其余几个月份是旅游淡季。旺季主要是天气好,以及是动物们的活跃期和繁殖期,可以看到更多种类的野生动物。阿梨说自己主要是想看冰川,所以选择了相对淡季的11月中旬到12月初这一时间段。

淡季的船票相对会便宜一点,也更容易蹲到低价票。阿梨的船票比较便宜,主要就是因为蹲到了Last minutes船票。但是Last minutes相对来说不确定性太强,舱位、船型和线路都比较随机,所以主要看是否运气足够好和时间是否充裕。

综合来说,南极游价格对于普通人来说,依旧是不便宜,普遍还是在10万元以上,加上今年南极旅游热度更高之后,也很难像旅游博主“蓝战非”一样买到3.5万元一张到南极的船票了。

03
去南极的
都是哪些人

南极是地球上最后一块被征服的大陆,也是迄今世界上唯一一片没有国界的土地。1821年,南极大陆迎来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造访者——着名的美国航海家约翰·戴维斯,从此,揭开了大陆内地探险的序幕。

起初,人类对于南极的拜访是出于国家荣誉,先是法国在1837年秋派出南极探险队,想要争在英国之前“捕捉”到南磁极的影子。随后,美国也闻风而动,1838年8月,美国政府组织了一次由查尔斯·威尔克斯为首的大规模南极探险活动。看着美、法两国先后出动,英国也坐不住了。1839年,英国派出了以詹姆斯·罗斯为首的南极探险队。但是,最后三个国家的探险队都以失败告终,没能成功捕捉到南磁极。

后来,着名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他的四名助手,在1911年12月14日将一面挪威国旗插在用冰垒起的尖塔上,成为世界上第一批站在南极点上的人。

南极点争夺大赛结束之后,穿越南极大陆成为探险家们的“新梦”。英国人福克斯为一洗在南极点争夺赛中落败的耻辱,又悄悄开始了横穿南极大陆的计划,经过半个世纪的奋斗,终于在1958年1月24日,由英国人福克斯为首的一行人画上了一个历史性的句号。

如果说,18世纪到20世纪上旬是南极探险时代,随后便是南极科学考察时代,那么到21世纪,可以说是南极旅游时代。1991年,从事南极旅游活动统计的机构IAATO成立(IAATO成员大多为私营旅游组织),象征着南极旅游市场化的一个起点。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的一篇关于南极旅游活动的论文中,通过整理和分析研究IAATO网站公布的12个旅游季(涉及时间为2011年10月至2023年3月)的统计数据,发现近十多年南极旅游活动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2011—2012年、2012—2013年和2013—2014年3个旅游季,是南极旅游市场发展的初期阶段。在该阶段南极旅游市场已经形成,旅游需求呈上升趋势,旅游人次在2万~4万人次之间。

第二阶段为接下来的6个旅游季,分别为2014—2015年、2015—2016年、2016—2017年、2017—2018年、2018—2019年、2019—2020年旅游季,是南极旅游市场发展的上升期。该阶段游客数量逐年增长,2019—2020年旅游季游客数量已接近8万人。

第三个阶段为2020—2021年、2021—2022年2022—2023年旅游季。前2个旅游季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影响,南极旅游人数骤降。2022—2023年旅游季,全球多数国家已陆续恢复旅游活动,南极游客呈爆发式增长,游客人数首次突破10万人次。

其中,美国一直是头号南极旅游大国,2016—2019年旅游季,中国超越澳大利亚,跃升为第二客源国,占比在10%~16%之间。

今年南极游的游客占比,国内游客更是再创历史新高,据IAATO发布的最新报告,2023—2024年南极旅游季,全球共有12.21万人次到访南极,其中中国游客有9384人次。

据中新经纬调查,前往南极的游客主要为退休的中老年人和年轻的背包客,大多人已经财务自由,年轻人占比相对较少,其中大部分是留学生,或从事互联网、医药等行业。不过据观察,随着互联网关于南极旅游的传播力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梦想能够前往南极旅游,甚至一些人已经采取了行动。

04
当南极游
变成大众游

近来关于南极旅游的宣传越来越多,大家都抱有一种乐观主义态度。在一篇关于南极旅游的帖子下面,看到这样一条评论:“希望去南极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把价格打下来”。如果南极游的价格真的打下来了,变成一种大众旅游目的地之后,会变成什么样?

也许想去南极的人越来越多,需求足够旺盛的时候,受到需求刺激过后的商业与资本必然也能加速转动,为需求衍生出更多供给,利益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个圈子。

目前,组织南极旅游的旅行社大多为IAATO成员,经由这些公司组织的南极游客占总游客量的94%。IAATO作为有一定管理性质的国际行业协会,致力于促进私营部门前往南极旅行适当、安全和无害,指导运营商成员共享飞机与船舶等设备、监管与导游等人力资源,共同开展工作人员与游客的培训,制定并遵守南极旅游相关规范,执行更高的环保标准。

因此,在IAATO的指导与规范下,大多人认为前往南极旅游是安全无害的。但值得警惕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难以保证每个从事南极旅游的主体,不会因为经济利益而违反南极保护条约。社交平台上有一游客曝光某一旅行社的老板,欺负游客,眼中只有经济利益,引发多起旅行纠纷。

南极旅游管理机制的构建和运行是全球多方协调推进的过程,像对全体缔约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南极条约》,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措施并不是在制定当年立即生效,而是经过缔约国的批准后生效。而措施文件不一定能得到全体缔约国的批准且批准后尚需各缔约国对文件进行国内法转化,导致落实相关义务的过程耗时漫长。因各国的利益出发点不同,一条措施出来往往很难得到全体缔约国的批准,因此《南极条约》中所包含的保护措施并不是很完整。

此外,在南极旅游管理机制运行中,信息交换制度和视察制度分别从旅游活动的前、后两个阶段间接获知南极旅游的开展情况和对相关规范的执行情况,确保旅游活动与已有规范相符,是南极旅游管理机制内部两项的重要管理工具。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南极旅游管理因视察员的代表性不够、视察对象不能全面反映南极旅游总体情况、信息交流义务没有被严格遵守等管理工具的缺陷而效果欠佳。

尽管已经开展了多年的研究,人们对南极的了解,仍只是冰山一角。但根据已知信息,我们知道南极对地球的未来至关重要,没有了南极冰川,地球上的生物也将难以生存。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极的冰川正在融化,据《自然》于2024年发表的研究显示,南极海冰面积 (SIE) 在过去几十年中略有增加。然而,自 2016 年以来,它突然下降,并在 2023 年保持历史新低。冰川消融,影响磷虾的垂直迁徙,而磷虾是食物链中的关键环节。食物的匮乏,已迫使南极的动物向北迁移,而这也影响到了企鹅和海豹的生存,企鹅雏鸟的存活率不到三分之一,没有栖息地的海豹,吃不到食物就只能饿死。

不久前,我国科学家在南极中山站附近海域,监测到一次剧烈的冰山海啸,波浪高达1米以上。根据监测研究,与近岸海域地震引发的海啸不同,不久前发生在南极中山站附近海域的冰山海啸,是由冰川崩解、冰山翻转所激起的异常海波引起。据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极地遥感研究室副主任柯灏称,今年以来,南极中山站验潮系统监测到的海水异常振荡越来越频繁。其中1月水面异常振荡天数为8天,2月以来,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振荡,这也间接反映了中山站附近海冰消融活动异常频繁剧烈。

还有科研人员称,根据他们多年的监测分析,南极冰川的消融和崩解的速度正在加快。位于中国南极考察区域普利兹湾的达尔克冰川,崩解现象越来越频繁。

我们不知道前往南极旅游对一个人会有多大的意义,以及为何那么多人甚至将去南极列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之一。或许是因为南极的神秘,又或许是因为南极独特的风景,就像处在亲密关系中的两个人,其中一个人做的事情再美好,久而久之也会觉得是理所当然,甚至是普通。对于美丽的风景,大多人的态度也是如此,但对于南极这种独特的旅游目的地,一辈子可能就只能去一次,自然对许多人来说有持久的魅力与吸引力。但是如果长期要你面对这一片冰天雪地,是否和想象的美好一定吻合,就不好说了。所以,也不必将去南极赋予多么独特的意义。

可以知道的是,行动能改变未来,我们每个人为保护地球环境所做的点滴努力,都将改写人类的未来。大可不必为南极旅游增添多么美好的光环,或许,我们与其将目光放在如何开发南极旅游上,不如将目光放在如何保护南极上。

任何一个地方“火”起来,总让人隐隐担忧,而南极游若迅速被大众追捧,这份担忧似乎更未显着。当然这份责任需要是组织方及消费者双方共担,商业的兴起源自需求,但当下,我们要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具备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思维,它绝不是单一维度的考量,我们最终要的不是一些些小规则实现当下的“心安理得”,而是站在更长远的角度预见风险,规避问题。如果商业的背后是复杂的系统性问题,旅行消费者的理智和环保意识的建立,成为最后一道防线,不论如何,如果尚不能确定我们的旅程是否无意识地参与着一场“造孽”行动,那不妨缓缓再行。

——因此,在出发之前,我们还是要找寻旅行的意义,要对自然天地保持敬畏。世界那么大,当然可以去看看,但请别像一个无脑旅行骚客一样到处乱跑!
评论(0条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劲旅网官方微信号

或搜索“ctcnn1”

手机扫一扫,打开劲旅网手机站

随时掌握最新资讯

热 门

登录

关闭